陈发虎
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,获学士学位,1987年获硕士学位,1990年获博士学位。1995-1997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博士后。1990年起在兰州大学地理系任教,1992年任副教授,1995年任教授和自然地理学博士生导师。1998年任兰州大学地理系副主任,1999-2005年任首届资源环境学院院长,2005-2008年任教育部“985”二期“西北资源环境与生态”I类科技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。2005年辞去院长职务专任“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主任,2007年起任兰州大学副校长,2008年起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。2010-2014年任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。
1994年获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、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、1997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,1997年入选中组部1-2层次国家“百千万”人才计划,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专家。2002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,2002入选中国科学院“百人计划”,2005-2013年任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,2005-2008年任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特聘教授,2005-2016年任国家外专局/教育部自然地理学学科引智创新计划负责人。曾任国际第四纪联合会(INQUA)东亚全新世分委员会主席、亚洲中部古气候工作组主席等;曾兼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地理系、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等大学访问教授;现任国际地理联合会环境演变委员会(Environment Evolution Commission)副主席,国际古湖沼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;任中国地理学会、中国资源学会副理事长,任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常务理事,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委员会主任、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、中国第四纪研究会干旱区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,任教育部地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。兼任SCI刊物《Frontier of Earth Science》、《中国科学.地球科学》(中英文)和《Journal of Arid Land》副主编,任《冰川冻土》、《地理科学》、《湖泊科学》副主编,任《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》、《Palaeogeography, Palaeoclimatology, Palaeoecology》和国内《第四纪研究》、《地球科学进展》、《湖泊科学》、《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》、《中国沙漠》、《干旱区地理》、《自然资源学报》等多家杂志编委。201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主要从事环境变化、古气候和干旱区地理研究。在中国西部黄土地层和气候记录、干旱区湖泊记录、晚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、环境考古等研究领域有重要贡献。在史前人类永久定居青藏高的过程和机制、亚洲中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的“西风模态”等方面有重要创新性认识。主持完成国家“973”项目的课题3项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和重点基金项目6项、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1项;参加完成“85”攀登项目等。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、面上项目1项、教育部学科引智项目1项。出版专著4部,编辑英文专刊5本。在Science、PNAS、ESR、Scientific Reports、Nature Climate Change、Climate Dynamics、QSR、Palaeo-3、Holocene、《中国科学》等发表论文360篇(SCI论文210篇),包括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79篇(含SCI论文53篇)。论著总被引7670次,SCI刊物总引4112次(他引3489次)。H指数33,是国际地球科学前1%的高引用科学家。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奖9项,含一等奖5项,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(第一完成人)。
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、首届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奖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参加三次行政培训。2008年2-3月参加国家行政学院的高校领导执政能力培训(任小班班长),2009年11-12月参加美国团的高校领导国外培训项目(任副团长);2011年10月参加美国耶鲁大学的高校领导能力培训研讨耶鲁班。